Cases
专注于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行业的优化创新
精选案例 > 商铺商业精选 > Bread & Butter Berlin 德国-国际品牌服饰及配饰博览会
Bread & Butter Berlin 德国-国际品牌服饰及配饰博览会
  浏览次数::2108  2021-05-25

 

Bread & Butter Berlin

德国-国际品牌服饰及配饰博览会

 

  

 

 

全球最潮服装展Bread &Butter Berlin 德国-国际品牌服饰及配饰博览会

成立于2001年,原先于每年1月、7月于巴塞罗纳展览中心举行,

2009年回归柏林Tempelhof国际机场举行,迄今已举办20余届。

 

 

被冠以最潮头衔,是因为Bread & Butter能吸引全球最有分量的潮流、

时尚品牌来参展,该展是欧洲所有的服装类展会中为数不多的

以签约成交为宗旨的博览会之一,而且贸易效果好而享誉海内外。

。这些潮牌亦视Bread & Butter为全年推广行程表上的重要一站。

 

 

场地特色--作为历史性的建筑,柏林Tempelhof国际机场作为

Bread& Butter Berlin的举办场地很好地表达了展会的文化性。

 

 

另外,展会结合自身需求很好地利用了该场地,这个昔日

机场的弧形候机厅部分按参展品牌的品类分为D.O.C.K

SPORT & STREET13个分区,中间长型入口部分搭建起一个T台,

供展会期间的fashion show使用。其中不少展区利用集装箱搭建而成,便捷而时尚。

 

 

激发潮牌创意--Bread & Butter对于潮牌来说,是一个竞技场。

Bread & Butter Berlin是一个以创新概念为主的贸易博览会,

为品牌、供应商、设计师以及买家提供了创意性的营销和沟通的平台。

Bread & Butter代表了新一种的概念,其最大的特点是将“乐趣与利润”融合,

区别于普通的服装类展会,它为观众呈现出来的不仅是贸易资源的整合,

更重要的是丰富、多样的设计灵感与概念。

 

 

参展品牌--Bread& Butter Berlin对于参展商的要求非常高,不仅要有良好的发展前景,

更重要的是品牌形象与产品需要有独特的创意性和较高的辨识度,需经过严格筛选才可有参展机会。

近几届Bread & Butter Berlin的参展商超过600家,包括牛仔、休闲、街头时尚、

功能和运动五大主要类别服装品牌,包括国内常见的如G-STAR RAWLACOSTE

知名休闲运动品牌,更多地是从未涉足国内服装业的品牌,其中不乏具有高创意度与强大实力的参展商。

 

 

签约成交为宗旨--展会的最大目的就在于促成参展的潮流创意品牌与买家的签约成交。

就目前全球服装业来看,正装产品局限性较大,其主要竞争来自于面料与做工方面,

款式与功能相对固定,相比之下,休闲装品类包含的创意性范围更广,

涉及外观、功能、品类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与创新。

 

 

 随着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与创新表达意识的发展,人们会更多地选择休闲类服装,

正装市场份额已渐渐开始缩水,且在正装领域中具有强竞争力的企业

往往为老牌服装企业与品牌,它们在生产和供应链方面都有着雄厚的实力。

 

 

新兴服装企业作为服装行业的新鲜血液,更多的竞争优势集中于创新设计

环节与科技方面,范围更为广泛的休闲品类成为他们争夺的蛋糕,同时也快速地推动着它的发展。

 

 

 作为一个专门面对全世界街头和都市服饰品牌的展会,它将各种创意聚集于此,

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将这些无形资产转化为利润与商机。

这些参展的品牌具有三个共同的特质:能够引起消费者共鸣

的独特品牌文化,与品牌文化相符的完整品牌形象,科技含量高、设计感强的产品。

 

 

Bread & Butter Berlin以及参与的品牌在各个方面都体现着前沿的设计与营销理念,

它用行动告诉我们,这就是未来服装行业的发展方向!同时,

Bread & Butter Berlin在举办期间得到了德国政府与官方

的大力支持,他们为展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便利条件与硬件支持。

 

 

保护原创设计--这场盛大的全球性时尚盛会每年会吸引数以万计

来自全世界各地赶来的买手、采购商、媒体以及普通观众。 

 

 

为保证展会的顺利进行,Bread & Butter组委会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标准和流程,

以控制参展观众的身份与数量,申请者必须提前登陆Bread & Butter官方

网站提交证明材料,通过审核后方能得到参观资格。

 

 

非常遗憾的是,Bread & Butter组委会表示,鉴于目前中国服装市场抄袭现象普遍,

暂不对任何中国观众开放。中国服装设计界一直都无法跟抄袭撇清关系。业内人士透露,

由于产品更新换代迅速,加之设计人员稀缺以及昂贵的设计费用,不少服装商家选择了

“抄袭”的捷径,国内品牌“抄”国际潮流,小品牌“抄袭”大品牌,早已被业界看惯。